语音规范,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了。但是,有两个常用字,其误读现象仍普遍存在。所以,我想在这里说说。
一是“燕”。这个字有两个读法:一为“yān”(一声),一为“yàn”(四声)。前者原指包括现在北京在内的河北北部,以及山西东部、辽宁西部等历史上的广大地区。因此,凡涉及这方面历史和地理的,一般读第一声“yān”,比如,“燕国”、“燕山”,还有河北、山西等地的那种特产“燕麦”,以及因古代“燕”之后裔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姓氏“燕”,都应念“yān”。除此之外,凡涉及鸟类,或表示像鸟似的行为等意义的,比如,“莺歌燕舞”、“燕行”、“燕安”,就都念第四声“yàn”。这样看来,电视广告中至今仍天天重复的,把“燕京啤酒”的“燕”读作四声的情况,显然不妥,应当加以纠正,读为一声“yān京啤酒”才正确。
另一个字是“校”。工具书上标了四个读音,但今天常用的只有两个,一读“xiào”,另一个读’jiào”。从现代汉语角度看,一般用“校”组成的名词,大多数该读前者(xiào),比如,学校、校园、校长等。而用“校”组成的动词,一般读后者(jiào),比如,校对、校正、校勘、校表等。但是,也有特殊情况,比如:北京宣武门外有一个地方,名“校场口”,虽然也是名词,但偏偏不能读“xiào”,而应读“jiào”。为什么呢?原来,这个“校”,在古代与“教练”的“教”可以通用。“教练”,基本词性是动词,与此相应的名词化的用法,如“教官”,写作“校官”,是专门以训练兵士为工作的人员,也都应读“jiào”。因此,一些公交人员报站,至今总把“校场口”读作“xiào场口”,是完全错误的,就应当加以纠正读作“jiào场口”。另外的两个读音,一个“jiǎo”(三声),表示纠缠或缠绕的意思;另一个“qiāo”(一声),表示器物的脚、腿,都不是常用读音,笔者在此不拟赘言了。
语言规范,是汉语规范的组成部分,也是维护语言文字纯结与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,应当引起更广泛的重视。所以,我在此呼吁,并热切期盼新闻媒体,特别是音像媒体,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,做语文规范化、标准化的表率。
语音规范,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了。但是,有两个常用字,其误读现象仍普遍存在。所以,我想在这里说说。
一是“燕”。这个字有两个读法:一为“yān”(一声),一为“yàn”(四声)。前者原指包括现在北京在内的河北北部,以及山西东部、辽宁西部等历史上的广大地区。因此,凡涉及这方面历史和地理的,一般读第一声“yān”,比如,“燕国”、“燕山”,还有河北、山西等地的那种特产“燕麦”,以及因古代“燕”之后裔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姓氏“燕”,都应念“yān”。除此之外,凡涉及鸟类,或表示像鸟似的行为等意义的,比如,“莺歌燕舞”、“燕行”、“燕安”,就都念第四声“yàn”。这样看来,电视广告中至今仍天天重复的,把“燕京啤酒”的“燕”读作四声的情况,显然不妥,应当加以纠正,读为一声“yān京啤酒”才正确。
另一个字是“校”。工具书上标了四个读音,但今天常用的只有两个,一读“xiào”,另一个读’jiào”。从现代汉语角度看,一般用“校”组成的名词,大多数该读前者(xiào),比如,学校、校园、校长等。而用“校”组成的动词,一般读后者(jiào),比如,校对、校正、校勘、校表等。但是,也有特殊情况,比如:北京宣武门外有一个地方,名“校场口”,虽然也是名词,但偏偏不能读“xiào”,而应读“jiào”。为什么呢?原来,这个“校”,在古代与“教练”的“教”可以通用。“教练”,基本词性是动词,与此相应的名词化的用法,如“教官”,写作“校官”,是专门以训练兵士为工作的人员,也都应读“jiào”。因此,一些公交人员报站,至今总把“校场口”读作“xiào场口”,是完全错误的,就应当加以纠正读作“jiào场口”。另外的两个读音,一个“jiǎo”(三声),表示纠缠或缠绕的意思;另一个“qiāo”(一声),表示器物的脚、腿,都不是常用读音,笔者在此不拟赘言了。
语言规范,是汉语规范的组成部分,也是维护语言文字纯结与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,应当引起更广泛的重视。所以,我在此呼吁,并热切期盼新闻媒体,特别是音像媒体,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,做语文规范化、标准化的表率。